文/李可乐
编辑/秦安娜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在菜市场被踢掉后,超市、社区团购和用户正陷入一场三角恋?
受益于新冠疫情的爆发,永辉股价在年初势不可挡,一度触达 2018 年以来的新高。当时,市场的普遍预期是:随着有关部门对菜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超市将在疫情后,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谁知年中开始持续升温的社区团购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加入到分流菜市场用户的竞争中。
永辉是否留住了特殊时期获取的新用户还尚未可知,但当时涨起来的股价是真的没有留住。12 月 9 日,永辉以 7.51 元收盘,和 1 月 23 日的 7.47 元几乎持平,回吐疫情以来所有涨幅。
1
2 月 3 日,A股迎来鼠年的首个交易日。在武汉封城、港股先跌的背景下,上证指数毫无意外地重挫 229.9 点,跌幅 7.7%。
万绿丛中一抹红,口罩、商超等板块成为A股最后的倔强。这其中,永辉超市的表现颇具戏剧性。虽然股价在开盘后一度下跌7%,但最终以 7.60 元收盘,上涨 1.7%,实现翻红好戏。
股民当时对永辉的偏爱并不让人意外。
疫情爆发初期,餐饮业几近停摆,大量外食需求被转移至超市、生鲜平台等。虽然需求大增,但受累于假期停工、交通管控等因素,许多商超供给紧张,缺货少货、哄抬菜价等情况时有发生。
永辉的供应链优势在这一极端环境下被体现地淋漓尽致,他们是业内少数有能力保障供给的商超。根据“虎嗅”报道,永辉在疫情爆发后迅速叫停了物流配送员工的春节休假。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六,返岗员从 600 人增加到 2200 人,出勤率达 70%。这一时期,各物流中心启动 24 小时不停配的机制,生鲜物流中心总配送量达到 2.55 万吨,包括 6000 吨大米、1.3 万吨蔬菜、800 吨面粉和 3200 吨水果。
此外,当时市场普遍相信,有关部门将在疫情后加大对菜市场的管理力度,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会有所提升,大量用户会选择离开菜市场,而管理更规范的超市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这意味着永辉所获取的新用户很可能不会在疫情结束后离开。
股价的波动源自市场预期的变化。在良好预期的刺激下,永辉股价在整个2、3 月势如破竹,分别上涨 13.5% 和 19.1%,并在 4 月站上了 2018 年以来的新高——11.05 元。
如果一切就此结束,那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惜进入 5 月后,风云突变,刚刚展现出妖股迹象的永辉开始回调。整个三季度更是跌跌不休,7、8、9 月分别下跌 4.2%、1.2% 和 11.8%,股价重回“7”时代。
他们 12 月 9 日的收盘价为 7.51 元,与 1 月 23 日的 7.47 元相差无几。疫情期间的涨势在不到 1 年的时间里几乎都还回去了。
二、三季度的业绩分别于 8 月和 10 月公布,从 5 月就开始回调的股价来看,市场早在财报公布前就预感到了永辉业绩正在承受压力。
市场对了。
下图显示,永辉超市 2017-2019 年的营收增长基本维持在 20% 左右,一季度受益于疫情影响,增速飙升到 31.57%。二季度放缓至 12.24%,三季度-0.95% 的表现更是上市以来首次营收缩水。
来源:「略大参考」整理永辉超市历年财报
2
互联网巨头在下半年排队似地涌入社区团购,自然会让人觉得社区团购的崛起影响了永辉的业绩。但结合财报,很难说这一新兴渠道已经对永辉造成了实际威胁。
从时间轴来看,滴滴、美团、拼多多分别在7、8、9 月杀入社区团购行业,入局时间过短,影响有限。
此外,永辉 938 家超市(不含 mini 店、永辉生活、超级物种)中,只有 9 家在社区团购的“重灾区”——湖南、湖北,可见他们和互联网巨头还未正式展开火拼。
实际上,永辉全国各大区在今年的表现都很平衡,均呈现稳定下滑之势。覆盖重庆、湖南、
湖北、贵州、云南 5 个省市的四区在一季报、半年报和三季报里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34.95%、23.83%、15.27%,与其他大区的表现相差无几。
来源:「略大参考」整理永辉超市财报
业绩同比下滑的真正原因恐怕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永辉今年的门店数量较去年增加了 100 多家,但营收却出现负增长,可见同店销售衰退明显。此外,mini 店也进入调整阶段。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关闭 mini 店 100 余家,闭店损失达到 6600 万元。
永辉 mini 店的面积多在 300-1000 平方米,商品以散装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为主,生鲜占比在 50% 以上。在规划中,mini 店在保留永辉生鲜特色的同时,与大卖场共享供应链,并承接到家业务,肩负起永辉开拓社区生鲜赛道的重任。
在 2018 年年底开出首家后,永辉超市在去年加速推动 mini 店的发展。2019 全年,新开 mini 店 573 家,平均每天开出 1.6 家。
过快扩张所积累的问题终于在今年爆发。据媒体报道,在永辉超市 2020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秘张经仪表示:“我们大店开得不错,开小店为什么效果不好?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拍脑袋的错误,用以前开大店的模式去开小店就错了,我们发现开小店更复杂,必须按照严格、科学的程序和方法”。
截止到 9 月底,mini 店数量已经回落至 405 家,按照目前的调整力度,今年跌破 400 大关几成定局。这意味着 2019 年新开的门店中,将近1/3 都在一年左右被关闭。
3
回头来看疫情爆发初期的市场预期。
根据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 6 月公布的报告,农贸市场在疫情爆发前确实是消费者的最爱,高达 58.1% 的用户会在这一渠道采购农产品。
疫情爆发后,“华南海鲜市场”被频繁提及,菜市场的卫生问题再次获得大量关注。农贸市场也不出意外地丢掉了它的C位。疫情期间,只有 30.6% 的用户选择该渠道,下降近 28 个百分点。
来源: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
所以说,年初的市场的判断至少前半部分是对的,用户确实开始逃离菜市场。
只可惜这是一个“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的故事。
超市并没能成为新的主角,他们表现的中规中矩。选择去综合超市购买农产品的用户从疫情前的 49.1% 小幅提升至 53.2%;生鲜超市更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原来的 48.4% 下跌至 45.7%。
大幅增长的是电商和社区。有1/3 的用户在疫情期间通过生鲜电商购买相关产品,这一比例在疫情前只有 15.5%。社区菜店也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从 21.8% 提高到 41.0%。
有趣的是,同时兼顾“社区”和“电商”属性的社区团购在所有渠道中增幅最快(这和他们原本的基数较小也有关)。疫情之前只有 2.0% 的用户会采用这种方式购买蔬果,但疫情期间的比例跃升至 11.9%,近乎是原来的 6 倍,难怪会吸引众多巨头入局。
由此可见,虽然社区团购尚未对永辉超市构成直接威胁,但年初预期落空,以及自身业务正处于调整阶段,这些都对A股超市龙头的股价形成压力。
相关推荐
© 2020 asciim码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