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码 ASCII码

逐鹿“飞行汽车”,通用、小鹏、吉利为何都来了?

发布于:2021-01-19 08:33:40  栏目:技术文档

  文/陈邓新

  来源:锌刻度(ID:znkedu)

  “国主不惜重费,于周饶国借得飞车一乘,此车可容二人,每日能行二三千里,若遇顺风,亦可行得万里……”

  这是清代小说《镜花缘》对飞车的畅想,如今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近日,在 CES 上,通用汽车透露了飞行汽车开发计划,这是一款自动驾驶的飞行版凯迪拉克,可容纳一名乘客,能垂直起飞与降落,在屋顶与其他城市目的地之间以大约 56 英里的时速行驶。

  之后,美团 CEO 王兴点评道:“据说,小鹏、比亚迪、吉利、现代、凯迪拉克等众多厂商都在研发电动飞行汽车。”


王兴的点评

  可见,飞行汽车成为了各路势力争相卡位的新“高地”。

  但新能源车都还没玩溜,通用怎么想“飞”得更高?前瞻布局飞行汽车,“通用们”到底图什么?飞行汽车为何“落地”那么难?

  不想特斯拉的故事再次上演

  25 年前,通用汽车曾涉足新能源车。

  通用汽车在 1996 年发布了第一辆电动车 EV1,倘若咬牙坚持下来,或许就没有后续特斯拉什么事了,可惜历史无法假设,虽然在燃油车市场依然是一支重要力量,可在新能源车领域却淡出了主流视野。

  究其原因,其对技术革新重视程度不够,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是行业的“通病”,直到 2018 年业界依然对造车新势力持较为负面的态度。

  譬如时任上汽集团副总裁的王晓秋认为:“新势力造车不靠谱,造好车,一定需要时间沉淀、经验积累。”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2017 年凯迪拉克 CT6 PLUG-IN 上市时售价为 55.88~65.88 万元,对标的是华晨宝马 530Le,后来华晨宝马 530Le 都降到 49.69 万元了,而凯迪拉克 CT6 PLUG-IN 选择挺价最终停产了,并没有安心抢占市场份额。”

  别克微蓝是通用汽车在新能源车市场的重要支柱,公开数据显示,2020 年全年别克微蓝家族销售仅有 1.6 万辆,不及特斯拉一个月的销量。


别克微蓝销量不出彩

  此背景下,特斯拉市值一举超过 9 家传统车企巨头之和: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可一飞冲天,反之则掉队甚至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

  误判新能源车趋势,“通用们”不想再重蹈覆辙,纷纷瞄向飞行汽车,这或许是掀起下一代汽车革命的技术高地。

  事实上,飞行汽车赛道早已玩家云集。

  既有吉利、丰田、奥迪、通用等传统车企巨头,也有保时捷、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等奢侈品牌大佬,还有空客、波音等航空霸主,更有小鹏等造车新势力。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因为我们重新构想了未来五年及以后的个人运输的未来。”通用汽车全球设计副总裁迈克尔·西姆科如是说。

  受切入飞行汽车消息刺激,截至 2020 年 1 月 15 日,通用汽车股价涨至 51.35 美元,市值为 737.55 亿美元,创下 2010 年重新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似乎,飞行汽车的甜头初现。

  看上去很美,现实却不太顺

  换而言之,玩家们不想错过飞行汽车的饕餮盛宴。

  据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预测,随着技术与资本投入状况的改善,自动飞行汽车市场在未来 20 年将迎来井喷式增长,到了 2040 年市场规模可能高达 1.5 万亿美元。

  “城市空中出行的前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见。”摩根士丹利研究小组高级分析师亚当·乔纳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这意味着,飞行汽车抓住城市交通堵塞这个痛点,利用技术革新改变了游戏规则,可能催生弯道超车的机会,未来或成为“蓝海”市场,自然成为必争之地。

  然而,虽然各路诸侯纷纷卡位,可真金白银大手笔投入的却寥寥无几,似乎并未准好“烧钱”的准备。

  一名风投人士告诉锌刻度:“飞行汽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投入成本至少与新能源车处于同一个级别,甚至可能是更高的存在,可目前主流车企没有双线作战的打算。”

  事实上,为了造新能源车,特斯拉烧了超 60 亿美元、蔚来烧了 200 多亿元,才杀出一条路血路,如今大众、通用等车企在新能源车上计划砸下 200 亿美元,渴望在赛道上发力,抹平与造车新势力的差距,显而易见新能源车才是重兵对垒的主战场。

  这么一来,飞行汽车“上天”就雷声大雨点小。

  譬如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 2017 年斥资收购了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美国专家研究了十几年,因为缺少资金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钱买下这家公司。”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

  李书福的设想是,吉利依托飞行汽车与曹操专车等联合打造立体的智能出行生态体系,完善其在大出行领域的产业链布局。

  可惜,Transition 未在 2019 年如期交付,迄今为止也未交付。

  甚至,有玩家选择了退出,譬如优步曾计划 2023 年开始在达拉斯与洛杉矶全面实现空中出行,可在 2020 年年尾却宣布出售空中叫车部门 Uber Elevate,以图节省数亿美元。

  怎么那么难“落地”?

  飞行汽车之所以前景与现实不匹配,皆因长期被如何“落地”困扰。

  首先,售价不菲。

  飞行汽车为了实现两种行驶模式,构造与操控更为复杂,从而推高了制造成本,令预期售价多在 200 万元以上,这个价格足够买一辆高性能汽车外加一辆小型直升机了。

  降低成本,方能打开飞行汽车的普及之门。

  可问题是,初期高昂的价格并不利于打开市场局面,倘若成为富人的玩具,就谈不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对此,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B端或许是一个突破口:“不是所有场景都对价格那么敏感,类似救护、消防等领域就对拥堵更为敏感,这为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思路,垂直起飞完成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快速机动提供医疗急救服务完善城市快速救援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拥有超 10 万辆救护车,主要被部署于城镇地区,生活在山区、海岛、高原等地的人群相对不易获得急救服务,飞行汽车对这些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救援方式。

  其次,电池动力有待提升。

  飞行汽车早中期流行电动燃油双动力系统,当下 eVTOL(纯电动化、垂直起降)方案成为主流,可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如航空燃油,再叠加垂直起降的能源效率低于固定翼,如此一来续航能力不足、载客量受限的问题就暴露无遗。

  譬如丰田赞助的 SkyDrive 旗下产品 SD-03,其长 2.9 米、宽 1.3 米,仅支持单人驾驶,此背景下满电飞行续航也不超 10 分钟。

  于是,氢燃料电池方案被视为破局的关键点。

  由波音、空客等公司前员工组成的初创公司 Alaka'i,就开发的是采取氢燃料的六旋翼飞行汽车,可以承载 5 名乘客,续航里程高达 400 英里。

  不过,氢燃料电池相对锂电池,技术没有那么成熟且成本相对更高,这条路也不太好走。


Alaka'i公司的飞行汽车

  再次,飞行安全尚需加强。

  据 2018 年美国直升机安全协会统计,直升机坠机率在所有飞行器中最高,平均每 10 万小时发生 3.72 次坠机事故,高于热气球、飞艇与固定翼飞机。

  而主流飞行汽车方案,参照的就是直升机。

  此背景下,飞行状态下如何提升安全性,克服低空环境下复杂的气候条件、多变的障碍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不但危及乘客的人身安全,更会对地面人员造成安全威胁。

  最后,飞行规则尚不明晰。

  飞行汽车,是否需要飞行驾照?是否需要适航证书?是否需要申请航线?是否能在夜间、人流拥挤区域飞行?事故责任如何划分?空中如何执法?

  可以说,目前全球缺乏飞行汽车的统一认证标准以及空域管理规章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飞行汽车存在成本高企、应用场景有待开发、电池动力有待提升、安全性尚需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短时间内恐难以克服,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相关推荐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