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终于开始造车了。
近日,讨论七年之久的“苹果汽车”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1 月 8 日,韩国现代汽车发表声明称,苹果正与现代就造车事项进行初期沟通,消息一出,现代汽车股价随即上涨近 20%。事情发酵后,现代在声明中去掉苹果字样,并补充道,现代收到了很多公司的造车请求,但目前尚未决定。
在之后,另一家媒体披露了苹果汽车的详细情况。根据路透社援引韩国媒体 IT News 的报道,“苹果汽车”预计将于 2024 年在美国生产 10 万辆,后续年产能则会增加至 40 万辆,此篇报道发出后不久,IT NEWS 也隐去了关于苹果造车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地、时间和产能。
现代和 IT NEWS 的匆忙改口,反而让不少投资人兴趣大增。近几年苹果的保密程度虽然有所下降,但对于即将推出的核心设备(Apple Watch、Mac Pro、M1 处理器)消息泄露依然严防死守,Apple Car 若真实存在,那么苹果对相关消息的严加封锁也就不难理解。这至少证明一件事,时隔七年,苹果依然没有放下造车梦。
颠沛流离的 Apple Car
苹果对于造车的兴趣始于乔布斯时代。2013 年,美国零售业大亨、时任苹果董事会成员 Mickey Drexler 就曾表示,在 2011 年乔布斯去世前夕,苹果就已经在考虑造车事项,乔布斯对汽车的浓厚兴趣甚至可以追溯到 2008 年。
自 2014 年苹果发布车载软件 CarPlay 开始,苹果就在汽车领域开始了大规模扩张。同年九月,梅塞德斯奔驰北美研发中心 CEO Johann Jungwirth 跳槽至苹果,前福特高管、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 Steve Zadesky 担任汽车项目负责人。短短半年,苹果的造车项目“TiTan Project”已经有了上千人的规模。
概念图来自 Droom
为了造车大业,苹果不惜动用庞大资源。克莱斯勒、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的动力测试和混合电动系统工程师都被挖走,马斯克在 2015 年公开嘲讽苹果为“特斯拉回收厂”,甚至还有企业和苹果打了挖角官司。根据传言,这些跳槽到苹果的汽车工程师,不仅可以额外享受 25 万美元的奖金,同时还有 60% 的加薪。
不仅竞争对手如此,苹果对于汽车的过分重视也在公司内部产生分歧。根据 El Reg 的报道,由于苹果向来强调员工的跨领域合作,公司抽调了不少人手去了汽车项目,引起了不少高管的不满。巧合的是,2014-2016 年,也恰好是苹果软硬件产品 Bug 频出的年份。
iOS 8,苹果 BugOS 称号的始作俑者
2015 年开始,关于苹果汽车的报道开始从团队转移到了硬件,这也意味着苹果正式开启了汽车的研发:苹果不仅开始大规模租赁办公楼和测试场地,在美国多地都发现了搭载苹果无人驾驶系统的测试车,库克也开始在公开场合谈论对汽车领域的兴趣。
2016 年,苹果多以道奇 Caravan 为测试车,后续加入其他车型,但顶部摄像头辨识度极高。
苹果的努力,并没有迎来一个好结局。2015 年 11 月,履职仅一年的 Johann Jungwirth 跳槽,Tintan 项目负责人 Steve Zadesky 也提出离职,项目由苹果前硬件高级副总裁 Bob Mansfield 接手。关于苹果汽车的消息也骤减。根据知情人士表示,由于在硬件研发领域遇到困难,苹果最终考虑仅研发无人驾驶系统。
不过苹果并没有死心,从 2015 年至今,苹果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利一直没停过。在 2018 年的一则诉讼文件中显示,苹果在自动驾驶上投入的员工数量已经达到 5000 人。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苹果在加州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已经超过自动驾驶新秀 Waymo。郭明錤也在 8 月份表示,苹果汽车将在 2023 年上市。而到了 2020 年末,苹果汽车的消息开始不断从供应链传出,大多把正式上市时间放到了 2024 年,郭明錤将 Apple Car 的上市日期调整到了 2026 年。
图片来自:车东西
虽然苹果汽车项目颠沛流离,但苹果汽车依旧引起了不少车企的高度重视。前福特 CEO Mark Fields 表示,苹果和谷歌将是最大的竞争者;马斯克虽然嘲讽过苹果挖角,但他也认为苹果是其最大竞争对手;蔚来董事长兼 CEO 李斌也在近期表示,由于发展思路相同,苹果将是长期竞争对手。
作为一家消费数码公司,为何苹果的造车举动会吸引如此多业内人士的注意力?
苹果的造车长处
抛开 M1 芯片,近两年苹果在硬件领域上的创新甚少。但若将目光拓展到软件,就会发现苹果在出行服务上的巨大投入。从 CarPlay 诞生开始,苹果就一直在 WWDC 上给了它足够的曝光度,根据艾瑞咨询和 ITX 的数据,CarPlay 在中国和美国两国的驾驶者中都有着很好的口碑,苹果在汽车上的交互初步获得认可。
无人驾驶最需要的视觉算法,苹果也有一些优势。在 2017 年,苹果就推出了仅靠单摄像头就能流畅运行的手持 AR 系统,激光雷达的加入,让苹果的 AR 技术更上一层楼。借助超宽频处理器,苹果理论上能将当下的轻应用和 AR 发挥到极致,这也是不少分析师推测的 Apple Glass 软件基础。
如果苹果在未来真的能借助 Apple Glass 和 Apple Map 成功实现生活信息的数据化,那么作为交通载体的 Apple Car 就是独一无二的消费入口。汽车的路线制定、购物选择、车内环境都可以根据用户的乘车习惯量身定制,苹果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汽车和设备的无缝协同,在苹果申请的专利中,用户甚至可以在挡风玻璃上进行视频通话、导航和路牌翻译。
图片来自:Patently Apple
不过硬件方面我们也并非一无所知,Apple Car 极有可能采用激光雷达策略,苹果已经和四家激光雷达供应商洽谈,其目标就是打造出更小、更便宜的车载雷达,考虑到华为刚发布了成本仅数百美元的激光雷达,苹果很可能走在对的方向。
从目前的专利看,对于汽车苹果也有着不少想法,在车门铰链、安全带等传统部件设计中,苹果加入了全新思路,改善乘车体验。滑动车门、弹性保险杠、主动悬架系统、Magsafe 式充电桩……苹果的机械设计一直以“无缝运动(Smooth)”为最高标准,这在 Apple Car 的相关专利中展现的一览无余。
例如在安全带上,苹果为其配备了额外的安全气囊,一旦发生撞击,安全带的气囊可以限制顾客的撞击运动;在行驶过程中,乘客也可以通过安全带上的按键和麦克风实现接听电话、控制娱乐系统;安全带甚至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对驾驶员提供酒精检测和冬天加热等服务。
造车所需的资金反而苹果最不需要担心的,根据苹果披露的财报,扣除负债,苹果依然有千亿美元级别的现金/等价物储备,足以支持汽车项目百亿美元的研发规模。考虑到苹果已经在汽车领域耕耘五年,研发支出虽然逐年增长,但比例依然控制在有限区间,苹果汽车就算烧钱,也不会危及苹果根本。
图片来自:fiscal quarter
对于苹果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行程积累。2019 年,苹果和 Google、Waymo 的路测总里程差距相差上百倍,仅有 200 公里不到,不过奇怪的是,这是苹果有意降低测试量的结果,苹果可能希望藉由 AI 来弥补里程差距。现在,苹果汽车项目脱离苹果硬件团队,附属于苹果的 AI 部门下,负责人 John Giannandrea 直接向库克进行汇报,显示了苹果对于自动驾驶的进一步重视。
图片来自:中信证券
在造车吃过亏的苹果,短时间内并不奢求亲身涉足汽车制造,不过随着电动车市场的扩大,苹果迟早会参与其中。小雷曾在一个月前参与了百度 Apollo 的闭门会议,那时百度的宣传基调还是开源开放和量产,但最终百度也在近期公布了与吉利合作的造车计划。既然百度如此,那么一直笃信“软硬合作”的苹果,最终也走上这一条路。
如果你真的在意软件,那么你必须制造自己的硬件
苹果汽车,将不只是汽车。
相关推荐
© 2020 asciim码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