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大橘财经讯(文/吕栋编辑/周远方)“作为未来比手机更重要的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汽车芯片的‘卡脖子’问题要比手机更加严峻、更加重大。”一位业内人士近日坦言。
一个多月以来,国内外车企纷纷遭遇车载芯片短缺问题,大众、丰田、本田、福特、日产等国外厂商先后传出因芯片供应不足部分产线停产或减产,国内合资车企的部分车型也因芯片问题受到影响。
虽然多家国内车企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纷纷表示,芯片供应短缺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但却足以让汽车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再次重视起“缺芯”问题。
观察者网梳理发现,疫情是导致此次车载芯片短缺的重要原因。
首先,不少车企去年上半年因疫情削减订单后,汽车芯片企业已将产能挪作他用,待疫情好转后,产能已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其次,车用半导体大多采用 8 英寸晶圆制造,而近些年主要半导体代工厂商着重发力 12 英寸晶圆;而且,消费电子芯片需求的大幅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芯片形成挤压;此外,美国对中芯国际的打压更加剧全球芯片产能紧张。
1 月 13 日,中汽协表示,2021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未来将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增长。但也需要注意,近期出现的芯片供应紧张问题,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全球汽车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运行的稳定性。
“芯片短缺影响了全球汽车产量”
芯片“卡住”车企脖子
车企的脖子,正被车载芯片扼住。
1 月 13 日,《日经亚洲评论》报道,丰田汽车周二晚间重启在中国广州的一条生产线,这条产线已因芯片短缺停产两天。该产线原计划停产 4 天,但丰田提前获得芯片供应。
报道指出,广汽丰田 2019 年共生产 67 万辆汽车,包括凯美瑞轿车和C-HR 运动型多功能车,两款车型产量都有所下降。这家合资企业将继续审查芯片采购量,以获得稳定的零部件供应。
丰田上周曾透露,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该公司正在减少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工厂的坦途皮卡(Tundra)产量,该集团还在考虑削减 RAV4 SUV 以及其他受市场欢迎的车型生产。
报道截图
同为日本车企的本田也饱受芯片问题困扰,该公司正在减少北美五家工厂的产量。上周,其英国工厂停产两天,并宣布减少雅阁、思域和 Insight 轿车以及奥德赛小型货车和讴歌 RDX 跨界车的生产。
除此之外,本田还计划将日本国内工厂的产量削减约 4000 辆。
业内相关人士预测,本田今年晚些时候减产的力度会加大,因为从 2 月份开始,缺少芯片的局势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在一季度就会影响日本国内成千上万辆汽车的制造。
事实上,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早已存在,影响的也并不仅是日企。
央视财经截图
上个月初,一条关于大众汽车停产的消息在国内引发多方关注。当时有传闻称,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上汽大众从去年 12 月 4 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当月初进入停产状态。
随后,大众中国方面回应称,新冠疫情影响到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需求的增长,使得情况变得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
尽管该公司强调车辆交付未受影响,但也未否认芯片供应不足的事实。
上周五,福特汽车和日产汽车也证实,由于汽车芯片短缺,他们正在削减美国和日本工厂的汽车产量。两家公司透露,它们正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以解决并监控事态是否会产生额外的影响。
而美国通用和德国宝马方面均表示,尚未被迫减产,但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CNBC 报道截图
其他车企的情况也不乐观。观察者网梳理发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近期也都曾证实存在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但只是部分车型生产受到影响。
不过,上汽通用、一汽丰田、北京奔驰等厂商,以及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均表示影响不大。
面对芯片短缺的窘境,拥有自给能力的车企显得从容不少。比亚迪汽车上个月透露,该公司在芯片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不仅可以自给自足,同时还有余量外供。
“产能紧张到恐慌”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提升,芯片对于车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多媒体娱乐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驾驶辅助系统、空调系统等方面,芯片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汽车芯片为何会在此时如此紧缺?新冠疫情是“罪魁祸首”之一。
1 月 12 日,彭博社援引业内人士报道称,受疫情影响,去年上半年,汽车芯片设计公司大幅削减在中国台湾芯片代工厂的订单,当它们希望在下半年恢复产能时,芯片制造商已将产能分配给其它公司。
“汽车芯片短缺源于去年初对需求的过度保守估计,当时汽车工厂受疫情影响纷纷关闭。工厂复工后,政府出台经济刺激计划、通勤者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汽车销量的反弹比预期更为强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Aptiv Plc 首席技术官格伦·德沃斯(Glen De Vos)表示。
相关推荐
© 2020 asciim码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