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码 ASCII码

汽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 谁是马斯克潜在的威胁者?

发布于:2021-01-12 11:43:03  栏目:技术文档

  文/秋实

  来源: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原标题:汽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谁才是马斯克潜在的威胁者?

  特斯拉一边打响“价格战”,在汽车的实体上不断降价,另外一方面,却推出了高达几千美元的全自动驾驶套件,并且不断涨价。

  百度终于憋了一个大招。

  1 月 11 日,百度正式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纯电动架构--浩瀚 SEA 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纯电”+“智能”,百度汽车的定位初见端倪。

  目前,百度是第一个亲自下场主导造车的互联网巨头,此前腾讯、美团、小米都是通过入股“新势力”的方式参与这场造车“盛宴”,而百度此前也通过投资的方式入股了蔚来和威马两家汽车新势力公司。

  不仅是巨头公司,资本市场对智能汽车行业也依然“偏爱”。2020 年,特斯拉市值上涨 7.8 倍,市值超过 8341.72 亿美元,蔚来也晋升为市值排名第四的车企,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此次百度造车的消息刚刚传出市值就拉升了 200 亿美元,重回 800 亿市值巅峰。

  热钱涌动的智能汽车市场上,竞争的火药味也十足。就在 1 月 7 日,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最大竞争对手很可能来自中国公司。

  为什么来自中国?汽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谁才是马斯克心中那个潜在的威胁者?

  智能汽车的灵魂,

  马斯克的如意算盘

  为什么特斯拉的最大对手在中国?

  首先,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是全球最大的,给足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另外在产业环境上和技术能力上,也颇为良好。

  笼统地讲,智能汽车=电动能源+整车制造+智能化,这三大要素的产业环境在中国已经可以形成闭环,且每一个环节都数一数二。

  整车制造方面,中国已经是全球三大汽车制造强国之一,另外两地分别是北美和德国,特斯拉的全球四座超级工厂也分别设在这三个国家和地区。

  电动能源方面,宁德时代是全球四大汽车电池供应商之一,并且有逐步上升和超越的趋势。

  而在智能化方面,无论是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等技术水平、数据丰富度,还是车联网应用,都在全球名列前茅。

  天时地利人和,智能汽车在中国已攒足了蓄势待发之势。

  成熟的市场环境才能批量化诞生商业化的公司,也正是基于上述大环境,才能迅速诞生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迅速量产,并仍有百度这样原本在智能驾驶等有积累的互联网巨头敢于下场竞赛。相比之下,在智能汽车方面深耕多年的谷歌和苹果,至今尚未有量产的产品诞生。

  而在上述的三个产业要素中,哪个才是智能汽车最终突围的关键?

  相对于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可以跳过节气门、喷油嘴、高压包、变速箱等等零件,电脑处理后的数据可以直接传给电机、电池、电控三大部件,三电系统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响应并且实现精准控制。另外,电动汽车还是一个天然的行走的“物联网”,大部分零件都可以安装芯片,实现电子控制和数据记录。

  这不仅给电动汽车带来了驾驶上的极速体验,更给智能化创造了天然的沃土。

  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百度、造车新势力们,无论电池容量有多难突破,都死磕电动汽车的最大原因之一。

  放到足够长期的时间周期来看,电池和整车制造,更像是行业的通用能力,会有量的不同,但难有质的差异。只有智能化,才是智能汽车的“灵魂”,也是终局。

  特斯拉一边打响“价格战”,在汽车的实体上不断降价,另外一方面,却推出了高达几千美元的全自动驾驶套件,并且不断涨价。

  2019 年 4 月 19 日,马斯克在推特上称,特斯拉全自动驾驶套件价格将在未来涨价幅度超过 3000 美元以上。同年 5 月,该套件价格就从 5000 美元涨到 6000 美元,3 个月后,再上涨 1000 美元,增至 7000 美元。而最近一次提价在 2020 年 10 月 29 日,该套件的价格已经上涨至 10000 美元。特斯拉曾表示,随着更多功能的推出,全自动驾驶套件的售价可能会继续上调。

  硬件薄利,软件收费,这个套路是否足够熟悉?

  事实上,精明如马斯克 ,早已经看透“智能”才是智能汽车的长期竞争力,而整车制造并不是。

  汽车智能化的“新物种”

  百度造车的消息一经传出,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就已经在二级市场上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从 2020 年 12 月中旬至 2021 年 1 月 8 日,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百度市值就拉升了超 200 亿美元,市值达到 819 亿美元,重回市值巅峰。


(百度近三年股价趋势,来源:老虎证券)

  那么,百度造车究竟与造车新势力、传统汽车厂商的转型有何不同,值得资本市场的反馈如此积极?

  根据公告,百度汽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利用 Apollo 的自动驾驶能力,发挥 8 年的智能化经验,重塑智能汽车产品形态。

  并且,新公司将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同时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 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

  从自动驾驶的技术打磨、商业落地,到开放平台生态的扩展能力,再到车联网的配套体验,汽车智能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整体能力。

  而为了“集齐”这个套能力,百度从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整整花了 8 年时间。

  从 2016 年,李彦宏提出“夯实移动基础,决胜 AI 时代”的战略,自动驾驶就一直是百度 AI 最重要的布局方向之一。

  直到 2017 年 7 月,百度在 AI 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 Apollo 平台 1.0 版本,支持封闭场地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联合测试。此后,Apollo 一共迭代过 8 个版本,直到 2020 年 9 月发布了 Apollo6.0,包括智能新模型,安全无人化,V2X 车路协同五大功能等诸多升级。

  Apollo6.0 发布之后的短短 3 个月,2020 年 12 月 Apollo 生态大会上,百度 Apollo 智驾推出 ANP 领航辅助驾驶产品,将 L4 自动驾驶技术降维释放到辅助驾驶领域的产品,不同于行业方案仅支持高速和城市环线,ANP 还可以在城市道路使用。

  从 AVP 到 ANP,从泊车域到行车域,Apollo 智驾产品实现了面向城市复杂道路的全场景自动驾驶量产解决方案,未来3-5 年预计前装量产搭载 100 万台。

  相比之下,目前蔚来、理想等一众汽车新势力的自动驾驶都在 L2 级别,特斯拉则在 L2.5 级别。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目前的价值 1 万美元的全自动驾驶套件并非真正的“全自动驾驶”,仅包括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智能召唤等功能。

  可见,百度在智能化方面的积累,将成为其撬动汽车产业链的最强抓手。

  在智能车联方面,百度在 2020 年还推出了智能座舱产品小度车载 OS、小度车载 DAS、手机车机互联方案 CarLife+ 和前装硬件产品度小镜等一系列产品。

  此前,百度所有的上述产品都散落在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和应用场景之下,很难全部体现出整体协同的最佳体验,而在自己亲自下场造车之后,可以“随心所欲”按照用户需求来设计,达到体验最佳。

  在经过多年技术打磨与传统车企的实践落地后,百度智能汽车的落地速度很可能超过造车新势力们,毕竟时间就是机会。

  据公开资料显示,蔚来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第一台车量产是在 2018 年 5 月,仅有 10 台;理想汽车成立于 2015 年 7 月,第一台车量产是在 2019 年 4 月。两家车企从成立到量产的时间都在 3 年半左右。

  百度造车的案例,也预示着另外一种可能,拥有核心智能驾驶技术的互联网巨头,或将成为不同与造车新势力的汽车智能化“新物种”。

  谁是下一个中国“特斯拉”

  汽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谁才是马斯克心中那个潜在的威胁者?

  2020 岁末,2021 年初,三方不同基因的智能汽车玩家都逐渐交出了自己最新的成绩单。

  2020 年,特斯拉全年量产已经达到 50 万台,而丰田一年的销量约在 1000 万台以上,仍有近 20 倍的差距。

  而新势力则更显稚嫩,2020 年,蔚来总销量达 43728 辆,同比增长 113%,虽然不到特斯拉的年销量十分之一,仍是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理想则凭借理想 ONE,以 32624 辆的年销量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小鹏年销量为 27041 辆,同比增长 112%。

  智能汽车的市场上,造车新势力依然还未褪去“新”字,传统车企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有投资人在《击落电动三傻的会是什么》一文中提到,汽车的换车周期在 10 年左右,而手机的换机周期只有 2 年。并以此判断,有 10 年时间,足够传统汽车巨头反击。

  然而,造电动车容易,造智能车难。车企一方面加强自己在三电系统上的研发,整车制造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和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深度合作 ,试图找回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比如,上汽集团联合阿里巴巴、浦东新区共同推出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该项目初期融资 100 亿元,上汽集团持股 54%,浦东新区与阿里巴巴各持股 18%。但这样的试水目前也不见水花,还尚未能够拿出像样的成绩单。

  而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的比亚迪、荣威等等,更多仍然是在售卖一辆汽车,而非一台行走的智能化设备,更不是在布局智能化生态。

  而最有潜力的,可能仍然是在智能化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互联网巨头,比如上述提到的百度自动驾驶的落地能力,华为基于 5G 在内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比起当下小规模量产,未来如何形成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或许才是从卓越到伟大的跨越。

相关推荐
阅读 +